7月4日至13日,上海建桥学院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研修班在浙江师范大学圆满落幕。本次研修由副校长赵雷洪带队,教务处组织近30位校级教学竞赛优胜者及往届获奖青年教师参与,核心目标在于以提升教学竞赛水平为切入点,全面增强教师的教学技巧、能力和育人质量。
为期十天的研修课程设计丰富多元,远超单一竞赛培训范畴,聚焦教学改革前沿与实践能力提升,涵盖多个核心模块。
培训特邀多位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得主,分享实战经验与备赛策略。 浙师大黄沚青教授(第四届全国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剖析竞赛“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核,强调教学逻辑升华与痛点创新,精辟指出“竞赛是短跑,教学是马拉松,但终点都是学生成长”,并对比了青教赛与教创赛的考核侧重点。河海大学向圆圆副教授(第五届全国青教赛理科组一等奖)系统拆解赛事底层逻辑,提出解决学生“不愿学、学不懂”痛点的“三阶创新法”(内容重构锚定OBE理念、方法革新玩转混合式教学、证据收集兼顾定量定性),并以物理课程为例展示前沿案例与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李竹副教授(第四届全国教创赛新工科副高组一等奖)分享了社科领域的备赛经验与创新心得。
教学创新与数智化课堂革命是另一核心主题。复旦大学陆昉教授深刻揭示传统课堂结构性矛盾,以复旦微课实践实现不及格率趋零的案例,详解混合式教学的“化学反应”密码(线上知识拆解+“连坐制”任务驱动,线下强化研讨+三级评价),并解析教创赛作为教学改革试金石的本质。浙江师范大学葛永海教授提出课堂教学创新的“三原说”(空间还原、谱系复原、文化探原)和打造“美学课堂”理念,确立了“意圆、脉通、形巧、理谨、气正、韵延”六大示范性金课建设标准。浙江师范大学黄晓教授则从国家教育战略高度解读教学创新的必要性,深度剖析教创赛评审逻辑的“变”与“不变”(如更重隐性思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出“小切口深挖掘”“团队协同”“用户思维”三大务实建议,强调“大赛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杠杆”。
技术赋能与教学设计的落地路径同样贯穿始终。浙江师范大学黄立新教授带来《技术赋能教学与课程建设》,他聚焦提升课堂吸引力与效率,倡导课堂“供给侧改革”,现场演示平板投屏等实操技巧,分享了Tripo studio、希沃课堂助手等工具,并提出“是何、为何、若何”的课程反思路径。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办徐建鹏主任专题探讨了《DeepSeek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融入教学提供新视角。河北大学崔佳副教授通过工作坊形式,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和实践策略,助力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山东大学李赛强教授的工作坊则深入指导《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强调“盐溶于水”式的自然融合策略。




思政教育与实战磨砺环节深化了研修内涵。高强度的磨课环节成为检验学习成果的关键。7月8日,机电学院岳雪婷(嵌入式操作系统)、马克思主义学院庞琨(爱国主义“三统一”)、珠宝学院常银(产教融合首饰设计)三位教师进行了精彩说课。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温建明教授与上海建桥学院教务处长陈年生现场精准指导,紧扣“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标准,提出深挖内容、对接前沿、提升挑战度及自然融入思政等关键建议,现场互动热烈,形成了“研-磨-改”的闭环提升机制。7月10日,第二轮磨课中,三位参赛教师牛向南(教创赛《虚拟交互文创产品设计》课程)、谢丹萍(青教赛《乐理与声乐》课程)、祝雅慧(青教赛《用户界面设计》课程)依次展示备赛内容。浙江工商大学施建祥教授(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与赵雷洪副校长担任评委。针对教创赛备赛,两位专家系统解读赛事框架,重点强调教学评价需兼顾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教学成效展示应涵盖学习效果、教科研成果及推广应用价值等多元维度。围绕青教赛,施教授从理论性与学术性深度平衡、严谨性与风趣性有机融合、技术应用与思想传递协同增效、演讲技巧与讲课本质精准区分、教学表现与内容呈现合理把握五个关键维度提出优化建议,为青年教师厘清教学表现力的核心逻辑。赵校长则建议在20分钟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优化内容选择、结构组织与仪态呈现。
此外,学员们通过赴陈望道故居、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在实地浸润中强化了思政教育的实践感知和价值认同。
本次为期十天的密集研修汇聚顶尖名师智慧,通过十二场高浓度学习与两轮实战磨课,为上海建桥学院青年教师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能。从竞赛精解到数智革命,从金课建设到技术赋能,从思政融合到设计落地,课程体系环环相扣,直击教学能力提升的核心。场沪浙联动的教学赋能行动,也将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播下革新的种子,注入持续发展的澎湃动力。
供稿:白鹤
审核:奚丽君